本报讯(记者 苏桂除 摄影报道)本报连日来报道克隆期刊“发表论文造假”一事,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昨日,记者从有关方面获得海南教育期刊社日前向各市县报送的《鉴别假《新教育》的函》,正是这封函揭开了“克隆期刊欺骗2000多名教师”的黑幕。根据该函提供的发表论文教师的名单,本报记者追寻到该刊2008年第2期(总第50期)五个克隆版本,令人感到十分惊讶的是,收集到的五个版本孰真孰假让人一头雾水(如右图)。而据知情人透露,该期刊2008年第2期还有不同的版本。
昨日,记者获得海南教育期刊社于今年6月10日向某单位报送的一份《关于在接收职称评审材料时鉴别新教育的函》(下称该函)。该函报送的对象是各市县(区)、农垦、洋浦教育局人事科(职改办)。
该函称,近查,社会上有不法之人,假冒该社出版的《新教育》2008年第2期彩封、版权目录,非法出版教师论文。根据“坚决打击非法报刊”的要求,经请示省教育厅职称评审部门和出版管理部门有关领导同意,为不引起今年职称评审混乱,坚决打掉非法出版物,该社就鉴别假《新教育》一事进行函告。该期刊社还附上每个报送对象辖区在该社2008年第2期《新教育》合法出版论文的教师名单、编辑单位及发表论文的页码。
该函同时称,在非法出版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是受害者,该期刊社也是受害者。海南教育期刊社既没有收到这些论文,更没有出版这些论文。因此,此事与该刊无关。
根据该函报送给琼山区教科局的“琼山区2008年《新教育》第2期发表名单(分小学及中学部,记者注)”,记者找到这份名单(中学部分)当中的某中学,发现该中学仅有5名教师在名单之列。根据记者随后的调查,该中学一共有9位教师在2008年第2期发表论文,而在该名单中有4人未在其中。
随后,记者找到“被排除”教师了解得知,两名教师于去年12月将论文及600元直接交给该社编辑部主任董某,另外两人也是于去年10月及今年1月分别将600元和论文、800元和论文交给一名中间人郭某,并分别留下收据。没想到,四人均上当受骗,耽误了评职称。
记者通过这四名教师提供的2008年第2期《新教育》,发现同一期杂志竟然有4个不同版本,而且其中一期被众教师认为是“正刊”(因为“名单”上公布的很多教师的名字均在上面)的杂志上,也赫然印有其中一名名单未在该社函告的名单之列的教师论文。当记者随意抽取另外一所中学教师发表论文的页码“P296”,与这4本杂志上核对时,该教师的名字并未在任何的一本上。随后,记者又通过其它途径找到同期杂志的另外一个版本,并与先前的4个版本比对时,同期杂志5个版本又不一样。至此,5个不同版本的2008年第2期《新教育》真假让人雾里看花。格鲁电竞